多年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社会各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做法。高校作为非遗传承基地、教育基地、研究基地,在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如何助力非遗传承?有哪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201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BMW宝马共同建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简称“创新基地”),走出了非遗创造性转化及市场化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一条新路。创新基地最重要的特点是通过“一对一”“做中学”的模式,让带有传统文化内核的非遗传承人与熟知现代流行审美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导师合作,共同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传承人进高校“一对一”模式不是单向对非遗传承人的帮助,师生们与非遗传承人之间是相互学习、相辅相成的,不是合作导师对传承人的单方面输出。在启发传承人理解现代设计思想和创新方法的同时,非遗传承人也丰富了学院导师的人文思想,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了解,并提供了更丰富的艺术灵感和素材。
每一项传承下来的技艺和其艺术形式,都融入了传承人美好的生活理想。这样的非遗创作才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时代感,是融入了真实的情感和自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品。艺术的价值也莫过于此。所以,我们除了弘扬、传播、保护非遗以外,还要深入研究。通过跟非遗传承人的深度合作,可以加深对传统造物思想的认知。基于这一认识,亲身体验优秀的传统技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如何让非遗传承人在一个更开放、创新的环境和平台上施展他们的才华,使他们真正走向市场,改变非遗的生存状态,改善传承人的物质条件,将非遗技艺持续传承下去,真正做到非遗在生产中保护,这就需要当代设计思维与传统造物思维的交融,这体现在非遗传承人和高校老师、同学之间的双向学习过程中。
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新,不但要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要具有当今审美的品位。因此,时代需要传承人建立一个开放的思维,对新的知识、现代的商业逻辑保持开放学习的态度,包括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这些要素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仅仅封闭在一个传统的小圈子里,其作品就很难体现时代的需求,或是很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计工具、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打开自己的思路。
我们用这种新的模式,让传承人与导师、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建立起更开放的创作观和方法论。同时,美院师生通过与非遗传承人互动,了解到中国传统的艺术范式,能够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下去理解这种创造性思维和技艺在几千年中逐渐改善、凝练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全新的设计课题时,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精髓就会来启发、指导我们,创作出更加具有中国文化、中国风格和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这也是创新基地项目的意义所在。
与传承人合作,尝试非遗创新。事实上,在与传承人进行深度的交流合作实践之前,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比如传承人会按照习惯的方法来创作,他们用一辈子去琢磨的那些东西都做得很熟练,因此,加入一种新的范式、新的纹样、新的艺术效果,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这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通过双方不断的切磋,多次的反复迭代,在很多方面会有所突破。
笔者在与传承人合作的过程中,尝试探索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机械化生产方式相结合。如将本人绘画的鹤进行扫描后,根据实际空间结构将二维的图画转换成三维点阵,再借助高精度的雕刻设备在物体上进行雕刻定位,然后继续运用传统的手工雕刻技艺完成作品。这样的尝试在原有的手工雕刻基础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品精确度,逐渐找出了非遗现代化传承的合理方向。这样的成果呈现,使非遗传承人在原来的艺术上获得更丰富的延展、更新颖的面貌、更多元的创作能力。通过这样的范例,认识了非遗传承人、认识了非遗项目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社会需要持续关注并支持非遗传承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希望高校在与传承人的合作中相互赋能,在艺术上不断提升,尤其希望传承人能够开拓视野、创新意识、创造更好的市场效益,如此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让非遗技艺持续发挥生命力与价值。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题的第19 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书画、摄影展
“快乐假期”暑期托管班圆满结业
开展传承人视频拍摄活动
政策宣讲暨“节前”慰问宣传活动
开展“8+”基层社会治理入格联户工作
高清图组|锅庄音乐节,帧帧燃爆!
开学季|你好,新学期
【二十四节气】寒露
碌曲县文化云平台培训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
我馆按照州文化馆、主管局的要求协助则岔“南木特”藏戏剧组,积极组织我县“南木特”剧组进行开展每年一度的“南木特”展演活动。则岔“南木特”藏戏展演在碌曲县则岔村如期开展,此次展演活动6月1日展演《松赞干布》、6月2日展演《卓哇桑姆》、6月3日《阿达拉姆》为期3天。“…
元宵节的风俗有哪些
开展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开展“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宣传活动
开展碌曲县文化馆“快乐假期”暑期托管班活动
今日白露/ 2022.09.07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早晚的温差较大,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一候…
全民国家安全日宣传活动
开展“千名干部入百村”推动农牧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宣讲活动
迎新春 送春联
开展“藏文书法日”暨碌曲县第二届书法论坛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中华书画艺术,秉承文明艺术创作精神,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推动碌曲县书画艺术创新发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引导我县干部群众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筑牢使命担当、凝聚奋进力量,10月7日,由中共碌曲县委宣传部、碌曲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组…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参加甘南州庆祝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舞动高原”全州锅庄舞大赛(决赛)
开展波海村甘南州濒危剧中“南木特”藏戏公益性演出活动
开展“弘扬非遗魅力,促进文化振兴”藏棋比赛
开展“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非遗宣传活动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参加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
宅家就能学的现代舞基础入门课程来啦!
好凉好有趣!古人眼中的夏,太绝“色”!
暑去秋来,蟋蟀声声
亲爱的甘南:生日快乐!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过年习俗有哪些?
碌曲文化馆暑假少儿公益艺术培训开班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1]国庆节是一种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承载了反映中国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
第九届中国锅庄舞展演暨碌曲县庆祝甘南州成立70周年锅庄文化节盛大开幕
圆满闭幕!各奖项“名花有主”!
国庆节的风俗活动
78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袅袅秋风起,最美人间秋 | 今日处暑
【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的起源及习俗
今天,致敬一场伟大的胜利!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统节日之八——重阳节
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致贺电 段毅君 胡昌升讲话 任振鹤 庄国泰出席
关于教师节的由来简介来历
九一八”事变历史
碌曲县第二届中小学是师生书画及手工制作展评活动
文化馆开展“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进军营宣传活动
文化馆开展“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讲座
【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开展双岔镇二地村“南木特”藏戏公益性演出活动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基层管理服务水平——碌曲县图书馆、文化馆举办2023年乡镇文化站专干及“三区”人才业务培训班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猜灯谜等。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
【网络中国节元宵】碌曲县举办“文化馆里过大年 张灯结彩闹元宵”猜灯谜活动
【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碌曲县文化馆开展“5•23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日非遗宣传活动
Copyright© 2022 碌曲县文化馆 工信部ICP备案:陇ICP备2022002089号-1